欢迎访问中国节能减排110网!
    热门搜索: 煤炭  签约  安徽  节能  合同能源管理  江淮  发动机  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改委  合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 国内时讯 » 正文

京津冀探索推进跨区域碳交易合作 促进节能减排大气治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1  浏览次数:817
核心提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节能环保领域首先展开合作。随着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权的试点推进,京津冀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推进跨区域的碳交易合作。目前三地已经开展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北京市也于近日公布《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试行)》,制定碳交易的相关配套政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节能环保领域首先展开合作。随着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权的试点推进,京津冀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推进跨区域的碳交易合作。目前三地已经开展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北京市也于近日公布《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试行)》,制定碳交易的相关配套政策。

跨区域碳交易合作是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区域节能减排、大气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

京津冀探索研究在区域内进行碳排放交易合作

我国已有7个省市正在陆续推行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京市环交所正式开市,当天,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市在现场签订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

碳排放是大气协同环境治理的一项举措。目前京津冀将率先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上首先展开合作,三地正在探索研究在区域内进行碳排放交易合作,以减少区域内的碳排放,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探索经验。特别是在碳交易中的标准。配额和核算方法方面将加强研究与合作,目的是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

今年北京将对重污染、高排放企业征收高额的排放费用,促进企业自愿减排,在关停燃煤机组。改造锅炉。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燃煤等几方面展开环境治污。

目前每个开展碳交易的城市交易仅局限在本城市之中,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同产业间。产业内不同企业间差异性小,容易造成企业间供需极不平衡,无法形成活跃交易的市场状态。京津冀及整个华北五省区域性环境问题突出,且治污减排工作进展速度较快,仅京津冀三地中就有京津两个城市已经开展了碳交易试点,未来将率先实现区域交易。

据了解,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区市也依据签署的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节能环保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已就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将适时推出区域碳交易合作。

另据了解,目前实现区域碳交易的难点主要在交易总量的设定和配额的分配比例方面。而治污能力相对不足。企业排放量较高的地方肯定希望获得更多的配额。

市场化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北京环境交易所4月29日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碳交易的相关细节。其中有一亮点是设置了涨跌幅限制制度,规定公开交易方式的涨跌幅为当日基准价的20%,以保证碳交易稳定性。

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至今的5个月时间,成交价格在每吨50元至57元之间浮动,近一个月的成交价在每吨52元至57元之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资环处表示,目前,北京碳交易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期,迎来又一轮交易高峰,价格也保持稳定合理,一些企业内部也建立起了详细的能源管理账目。

北京碳排放交易市场买卖活跃,价格较稳定。价格大涨大跌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太高也增加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压力,如果价格过低则表明配额发放过松,起不到节能减排作用。

北京华远意通供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家民营专业供暖运营企业,供暖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以天然气供暖为主。从北京市碳交易正式启动至今,公司陆续拿出1000吨配额上市交易。华远意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碳交易会促进企业不断降低能耗,强化碳资产管理;另一方面,能够把节约的碳配额通过交易平台卖出去,可以拓宽创收渠道。

据了解,北京市先期参与碳排放交易企业达490多家,其碳排放量约占北京排放总量40%左右。碳交易是探索用市场化手段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通过调动排放单位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以低成本实现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

同时,实行碳排放权配额管理机制,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应用节能减碳新技术。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洪继元说,对高排放。高污染的,适当淘汰。甚至要清退和关停,积极利用低排放。低污染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据初步测算,通过建设碳交易市场,其减排量对北京市完成目标的贡献率可达40%以上,并将有效降低社会综合减排成本。

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碳交易尚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京津冀地区探索跨区域碳交易合作需要突破的问题。一是立法缺失,缺乏强制性的法制措施;二是第三方市场积累太短,尚未被社会大众熟知;三是碳交易市场可能会面临周期性风险,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活跃,碳交易有利可图,可能会出现一批伪碳排放交易中介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和安排,不断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法规和配额分配制度,以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监测。核证体系为支撑,以强化监管和规范交易为保障,形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市场规范”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一是政府应加强碳市场运行的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市场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管理细则。适时推进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地方立法。

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推进立法工作。随着碳交易的逐步成熟,开放所有企业和个人拥有碳排放配额及交易权利,而不是仅局限在重点行业。

二是加大对企业节能减碳的支持。对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并按时履约的排放单位,在安排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财政性专项资金时将给予优先支持,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节能收益权质押。能效融资。节能贷等新型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府也将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参与试点企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指导,提供节能减碳技术供需对接服务。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是碳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政府还要做好服务,对于排放企业要跟踪和核查,对于配额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开。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