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节能减排110网!
    热门搜索: 煤炭  签约  安徽  节能  合同能源管理  江淮  发动机  水源%  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改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动态 » 国内时讯 » 正文

“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1  浏览次数:669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五周年行业座谈会。会议在总结五年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实践和

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五周年行业座谈会。会议在总结五年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实践和成效时提到,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2016年煤炭工业去产能工作启动以来,随着去产能效果逐步显现,我国的煤炭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稳步提升,煤炭产业效益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煤炭产能格局、供需格局及产业格局也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分布式向区块化演变的趋势凸显。

西部五省区煤炭产量在全国占比超7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原煤产量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1239万吨,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810万吨,增长6.15%

15月份,全国原煤产量142269万吨,同比增长0.9%,比去年同期收窄3.1个百分点。在全国分省区原煤产量排名表上,15月累计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共有4个省区,分别是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累计产量达107232.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37%。其中,内蒙古15月份累计原煤产量40664.1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8.58%;山西累计原煤产量38231.6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26.87%;陕西累计原煤产量20262.6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14.24%;新疆累计原煤产量8074.6万吨,约占全国累计产量的5.67%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重庆、江苏、福建、广西等省(区、市)的煤炭产量均下降明显。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还是传统的产煤区。

“当前,中国的煤炭开发格局正在发展演变,正从过去的分布式向区块化或集中区转变,目前这种格局己基本形成,将来还会越来越突出。”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战略专家牛克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持续开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呈现出“西进东退”的趋势,即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五省区的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东北等传统产煤地区大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四川、贵州、福建等东南部省份因煤炭开采条件较差而发展潜力较小,煤炭产量均逐年下降。

不仅如此,从煤炭产能分布上来看,西部产煤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产能进一步向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五省区集中。国家能源局315日公布的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情况显示,截至201812月底,我国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生产煤矿3373处,产能35.3亿吨/年;已核准(审批)、开工建设煤矿1010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64处)、产能10.3亿吨/年,其中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203处,产能3.7亿吨/年。其中,西部五省区的生产产能和在建产能约占全国煤炭产能的一半。

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条件已具备

煤炭产量与产能的分布调整,促使我国煤炭供需格局发生变化:煤炭供应越来越集中到西部的晋陕蒙新,东部的煤炭产能逐渐弱化,但煤炭消费依然保持在线。这种供需逆向分布的格局,会打破我国煤炭供需的平衡吗?牛克洪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若按照过去的眼光看,供需格局逆向分布可能对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但当前四方面基础条件的具备,又让这种担心不复存在。”牛克洪分析道。

一是,我国现有的铁路网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运输瓶颈问题。过去的煤炭供应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煤运不出去,或者运输成本偏高。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大秦、朔黄、蒙冀、瓦日等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2018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已达到23.8亿吨,未来还有蒙华铁路等重点运煤通道建成通车,可以说,铁路网的格局基本能够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二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进一步提升,西电东送能力达到约2.3亿千瓦,这意味着西部发电东部用电不成问题。三是东南沿海地区有“进口煤”这一可选项,可以弥补一部分缺口。四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效率,煤耗降低带来用煤量减少。

“从产量上看,东部的煤炭越来越少,但这四大因素的存在,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条件。当然,由于季节变化、极端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不排除局部地区在某一阶段出现用煤紧缺的可能,但这并不会影响大局,可以说,我国煤炭供需形势基本平衡这一基本面不会改变。”牛克洪表示。

回归中、东部地区本身,这些地区或面临资源枯竭,开发的难度大、成本高;或所辖煤矿规模较小、煤质较差、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环保不达标,其自身也有促进这些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的意愿。在此背景下,中、东部省份与西部省份通过市场化交易达成产能置换受到欢迎。

以重庆为例,其与陕煤集团达成能源战略合作,前者把关闭煤矿的产能折算为产能置换指标,无偿用于陕煤集团新增煤矿项目建设。后者则向重庆市稳定供应优质煤炭,保障主力电厂和重点企业用煤需求。2018年,“陕煤入渝”总量达849万吨,已成为重庆市电煤供应的主力。2019年,“陕煤入渝”规模有望达到1000万吨,占重庆市电煤市场份额将超过40%

当前,四川、湖南、福建等省份也在积极推进产能置换项目落地实施。通过产能置换,不仅能够实现煤炭充足供应,让这些省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还能为发展优质产能腾出空间,进一步优化煤炭供给结构。

未来去产能将更依赖市场机制

煤炭产业布局也与煤炭产能分布和供需格局同频共振。牛克洪分析认为,就产业区域布局而言,煤炭产业的布局与煤炭产能的布局相一致,即产业重心西移,集中在西部五省区;就产业结构布局而言,则可归纳为内蒙古、山西、陕西为煤炭供应第一线,新疆则因为运距长而更倾向于发展煤炭就地转化。

另外,经过五年的去产能洗礼,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煤炭行业去产能加大了大型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在行业形成了强强联合、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随着环保、安全生产、能耗控制等市场化措施的逐渐趋严,小型煤炭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可以说,在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形势下,未来煤炭企业的生存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力。”牛克洪表示,如果说前期的去产能是政府推动,市场机制辅助,那么未来的去产能则将更加凸显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从中进行指导和协调。

他进一步解释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接下来,煤炭企业应更加关注煤矿的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水平和环保水平;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走多元化、高端化、高效化发展道路,提升竞争力,以此增加自身立足市场的砝码。”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